最近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或者正在计划执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强制分类收集,这可能在执行初期会给居民带来一些不便,但从长远看,强制性垃圾分类能够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焚烧和填埋垃圾的数量,有助于控制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同时,使各种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分选和回收再利用。
陶朗集团亚洲区循环经济业务副总裁常新杰先生针对垃圾分类的热点话题,给出了详细的见解。如下以问答形式归纳:
目前全国大中城市都在开始推进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强制性分类收集,陶朗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正在陆续推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这是解决当前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社会发展痼疾的必要手段。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高歌猛进式的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不堪承受之重。
生活垃圾若露天堆放或被填埋处理,其有害成分会在土壤中积累,并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危害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严重的甚至使土壤无法耕种。以上海市为例,全市有八大垃圾填埋场。对这些填埋场的土壤污染进行的采样检测发现,重金属(砷、镉、锌等)含量普遍偏高。另外,厨余垃圾填埋后,水分会不断发酵混合雨水地表水会形成高浓度废水,不仅污染土壤,还会污染地下水。五年以上的“酱香型老液”还会有高浓度的氨氮,一般情况下,水里的氨氮浓度超过0.2毫克/升,就会让鱼儿中毒死亡。
垃圾焚烧,作为一种能源利用的形式,虽然避免了填埋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但焚烧过程中会排放固体颗粒物、温室气体、重金属等,能够危害空气质量。
一方面,垃圾处置不当造成了土壤、空气、河流、海洋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被过度消耗。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就超过了地球资源再生的能力。“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概念便应运而生,这是指人类在一年之内开始进入生态资源入不敷出状态的日期。这一日期在每年的来临时间越来越早,已经从1994年的10月22日提前到了今年的7月29日。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社会顽疾,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理,还将进一步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因此,陶朗认为,垃圾分类强制实施,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其间可能会有一些阻力,但这是我们对于下一代的责任,所以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垃圾分类很环保, 但没有经济效益。对此您如何看待?
其实,垃圾回收是一个真真切切蕴藏着商机的领域。大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垃圾具有回收和再利用的价值。垃圾分类和回收真的不应该只是迫于环境压力才去做。
我们看到,环保理念领先的欧盟国家已经纷纷提高了自身的回收率指标,并开始着手规划循环经济战略,以期尽快取代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线性经济模式。垃圾的分类收集、以及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开端。尽管在开始时会有各种磨合的痛楚,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并实现规模化的资源回收和再生,将能够带来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收益。
目前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分类收集方式,其中上海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类收集,而北京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分类收集。陶朗如何评论这两种分类收集方式?
在陶朗看来,上海和北京的分类体系都属于“四分法”,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某些具体物品在四大类别中的归属有些出入,这是为了配合两市不同的后端垃圾处理方案,因此并无孰优孰劣的问题。
不论是上海的垃圾分类方案,还是北京、厦门等城市的分类方案,“其他垃圾/干垃圾”中均有值得回收再生的塑料等资源,比如说大家常规认为没有办法回收利用的塑料袋,预分选后可以经过清洗、破碎、进一步的精细分选,重新造粒,得到可与原生料品质媲美的塑料粒子。不论是这种高品质的塑料粒子,还是造粒前纯度很高的塑料碎片,其经济价值都非常可观。
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会带来哪些机遇?
首先,垃圾分类是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先决条件。城市生活垃圾实现了干湿分离,则可以更加容易、更加有效地将各种不同资源分类利用。
在欧洲,就有一些专门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选和回收的大型专业设施,在这里,自动化的设备可以从成分复杂多样的生活垃圾中,回收出高纯度的PET瓶、HDPE瓶、塑料袋、硬纸壳、印刷纸类、铝罐、玻璃瓶,等等。
“高质化”再生,是回收产业向“高值化”发展的关键。如果再生料可以在品质上媲美原生料,并且通过规模化实施,将再生料成本降到与原生料相同、甚至更低的水平,循环经济便不再是“乌托邦”式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