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砒霜毒68倍
黄曲霉毒素是国际卫生组织评定的一级致癌物,1毫克就可以致癌。
黄曲霉毒素,到底毒在哪里?
- 1毫克可致癌
- 一次性摄入20毫克可致命
- · 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的“毒”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 广泛存在:黄曲霉毒素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玉米、花生、大米、坚果、香料、果干等都很容易受到污染,甚至连长期处在潮湿环境的筷子、案板都有感染的风险。
- 不易察觉:在发霉的早期,感染了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和正常的食物看起来并无大的差别,肉眼其实是无法识别的,这就增加了误食的几率。
- 难以去除:黄曲霉毒素不易溶于水、耐热,280°以上的高温才能将其杀灭,靠普通的水洗、烹煮、油炸均无法将其去除。
应该如何防范
黄曲霉毒素和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普通消费者可以提高认知避免误食,食品行业从业者和监管机构也需要从源头来解决这一难题。
怎么做 – 消费端
- 适量购买:尽量购买新鲜的食物,不屯粮。随着生鲜供应链的发展,如今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多,配送方式灵活,家庭一般缺乏专业储存设施,没有必要在家囤积大量食物。
- 合理储存:已经购买的食物,要高度防潮,尽量保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霉菌滋生。
- 避免误食:很多时候,黄曲霉毒素看不见、吃不出,但有些已经明显发霉的食物一定要拒绝食用。吃瓜子时吃到有苦味的,也马上吐掉漱口,避免误食风险。
怎么做 – 生产加工端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做好以上几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防止“毒”从口入,然而像坚果零食、花生酱、花生油等加工食品,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却又极易感染,则需要监管部门和食品加工企业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 加强田间管理:农业生产者一旦发现作物被霉菌污染,应及时清除干净,以免污染更多的植株。
- 食品安全标准:各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均有规定。通过企业自检、相关部门抽检,来要求加工企业加强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管控和防范。
- 控制加工原料:为避免食品安全风险、出口退柜风险和企业商誉风险,加工企业目前也很重视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有些企业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来判断黄曲霉毒素是否达标,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样品合格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产品是符合安全标准的,风险依旧存在。
目前,控制黄曲霉毒素较为可靠的方法是自动化光学分选技术。陶朗集团专有的DetoxTM 技术是检测黄曲霉毒素的高效、可行的方法。
以黄曲霉毒素感染的重灾区花生为例,配备DetoxTM技术的分选设备,在大批量处理花生原料时,能够捕捉黄曲霉毒素反射出的超低密度的光线,准确识别出感染了黄曲霉毒素的花生,单独把它们一个一个剔除出去,从而真正控制黄曲霉毒素风险。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加工企业已经配备了这种技术。
看看这些企业是如何做的
黄曲霉毒素确实是一种非常凶险的隐形杀手,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也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监管部门、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尽可能降低这个“毒王”的危害。